【十年·中国观察】国潮俘获“Z世代”,中国人审美旨趣向内看******
中新社北京9月28日电 题:国潮俘获“Z世代”,中国人审美旨趣向内看
中新社记者 聂芝芯
曾经风光无两的国际知名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在华业绩大幅下滑。其CEO近期坦言“犯了错”。
“如今的中国消费者,喜欢(产品)有一种‘中国的感觉’。”他说。
这种“中国的感觉”正在塑造一股被称为“国潮”的新风尚,风靡中国社会并传至海外。
运动品牌植入苏绣等中华美学元素后,摇身变为时尚青年抢购的潮品;六百岁故宫推陈出新,“朕的心意”月饼、宫廷色口红等文创精品刷爆年轻人朋友圈;“中国智造”产品,凭着过硬的质量和高颜值,收获一波波“铁粉”……
国货热销、国风流行、国潮涌动,以“中国元素”为内核的这股社会风尚,折射出中国人消费偏好之变;深一层看,背后更是“东方式”审美旨趣的回归。
资料图:2021年9月7日,北京,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展上的故宫角楼巧克力月饼吸引观众。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曾经,永久、回力等国货老牌子代表实惠耐用和一个时代的时髦;改革开放后,高档“洋气”的外国品牌涌入,人们以追逐“洋品牌”为荣。进入新世纪,本土品牌苦练内功、逐步崛起,国货消费热潮勃兴。
顺着时间轴看,中国人消费与审美可谓经历了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及至“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再度回归和螺旋式上升。
从2011年到2021年,“国潮”相关搜索热度10年间上涨528%;中国消费者在网购平台每买10件商品,有超过7件是国货;近八成中国消费者偏爱国产品牌……大数据佐证了“国潮”热度。
陆续步入社会、作为新兴消费力量崛起的中国“Z世代”(通常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人),正是国潮旋风的重要塑造力量。相关调查显示,“Z世代”对“中国红”元素产品情有独钟,国潮品牌与年轻人“双向奔赴”。
资料图:2020年8月1日,“大白兔冷饮店”主题展亮相成都。老字号国民品牌大白兔集中了五大主题IP装置,汇集童年经典记忆、国潮时髦元素、趣味互动和潮流消费于一体,吸引当地民众前来品味儿时味道。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喜欢囤鞋的北京青年王悦发现,身边的朋友们,非耐克、阿迪达斯不买的人少了,穿李宁、安踏的多了。
旅居加拿大的程女士感叹,欧美化妆品代购“不像过去那么火了”,借社交平台推荐精致又平价的东方美妆,正成为中国女孩新时髦。
买国货、用国货、晒国货已成“Z世代”社交不可或缺的部分。熟悉新媒体、智能手机的这代人,既从社交平台获取灵感,更新对传统文化、东方美学的认知,也通过社交平台分享国潮消费体验,寻找“同好”与归属感。
“国货质量挺好的,设计具有中国风,能展现品味和个性”,代表了国潮青年的心声。这也折射出中国“Z世代”消费与审美的代际特点:不唯大牌,注重实用,同时兼顾颜值和文化内涵。
这正呼应了“国潮”趋势的灵魂——“国”,代表着中国元素、中国风格、中国审美等文化层面的内容。它不仅指印章、水墨这些中式符号,也指符号所传递的中国哲学与价值观。
资料图:2019年12月27日,众多古装爱好者在故宫博物院内拍照留念。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北京冬奥吉祥物冰墩墩荣登“国潮顶流”,在于这只大熊猫“很可爱也很中国”,传递出中国人待客的那份和气;中国留学生穿着国潮卫衣走在外国街头,感受方正汉字“独一份的潮范儿”;《洛神水赋》《只此青绿》等经典演绎,让现代人惊叹中华文化之大美……
原来,传统的东西不意味着“老土”,而是可以很青春、很时尚;也不意味着深藏在博物馆里,而是可以渗透进人们的日常。
弥散在衣、食、住、行、用、玩各个领域的国潮风尚,契合中国人渴望文化认同、审美共鸣的内在需求,也为中华文化、中华美学重新被发现、被激活提供了契机。
资料图:2022年1月12日,北京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亮相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路(北中轴路),吸引路人拍照留影。中新社发 郭俊锋 摄2021年一份社会调查显示,70%以上的受访青年认为国潮增强了中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并能通过国潮感受到传统的熏陶。
英国《金融时报》曾在报道中指出,外国品牌过去代表着优越的西方生活方式,但现在,中国消费者对China style(中国风)更有信心了。
曾经,中国人步履匆忙、不停追赶外面的世界;走过千山万水,愈加发现“外国的月亮不一定比中国的圆”,触动中国人心灵的诗意与浪漫,原来就在自身文化的母体之中。
被唤醒的东方式审美,滋养着国人,也带给世界新鲜感。自信优雅的“中国妆”受到亚洲女孩追捧,日本媒体预言“华流”即将席卷世界,外国“网红”对中国互联网产品爱不释手,欧美品牌“借用”国潮元素……正所谓,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国潮”是什么?有人说,这不过是商业和消费现象;有人说,这关乎中国人的审美和文化;还有人说,这是国民心态的投射。
“国潮不仅是国货之潮,也是国力之潮,更是国运之潮。”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胡钰这样认为。(完)
像拼乐高一样建体育场?——可“重复利用”的974体育场****** 世界杯比赛正在进行 看比赛之余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 有这样一个 全部由集装箱组合而成的球场 图源:网络 974体育场全貌 它就是“974体育场” 是卡塔尔为举办世界杯 所建造的第 7 座球场 那么,974体育场有什么特别之处? 为什么要用集装箱搭建呢? 974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叫“974”呢?这是因为球场七成由集装箱构成,集装箱数量是974个,且这一数字和卡塔尔的国际区号(+974)相同,可容纳4万球迷。 图源:新华社 这座体育馆不仅名字特别,它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可回收”的临时场馆,是一座贯彻了全模块化建造的大型体育场馆。 为什么要用集装箱搭建? 2020年1月,卡塔尔承诺让2022年的赛事成为首届“碳中和”世界杯。当年 9 月,组委会制定了应对挑战的详细路线图。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在卡塔尔和赛事区域推进低碳解决方案,并抵消所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中和世界杯分为四个步骤:提高意识、测量排放、减少排放和抵消排放。” 974体育场便是环保节能、可持续的最佳代表。 图源:网络 974体育场外部结构 球场设计遵循着“可逆性”以及“可持续性”的总原则,结构主要依靠螺丝和干式连接,并使用回收钢材。建筑团队说,所有的建筑模块都是“即插即用”的,每一个模块都经过了严格的标准化处理,以便赛前组装和日后拆卸时可以迅速按模块进行编码和识别;同时,运输、储存和装配等工作也更加容易。一旦世界杯结束,974球场可以被完全拆开,将场馆移至其他地方,或改造使其适应其他活动。 可“重复利用”的体育场是怎么搭建的? 974体育场紧邻多哈港,原本是服务于港口的临海工业基地。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项目总占地45万平方米。施工过程始于 2017 年,土地的发掘在 2019 年 7 月完成。 图源:网络 974体育场俯瞰 什么是模块化施工呢?974体育场所用到的集装箱有相当一部分就是运输其他建筑材料到施工现场所使用的集装箱,这些集装箱会承担具体的使用功能,如用作休息室或卫生间等,也会根据需求进行改装。 这让大量的施工工作可以在工厂环境而非工地环境中流水线完成,全部完成后再将集装箱直接插入现场结构框架中,减少所需时间、能耗和成本。974体育场仅用3年就建成开放,同时模块化施工节省了约40%的施工用水。 模块化施工的另一优势是拆改更为便捷快速,产生的建筑垃圾明显减少。由于采用了全模块化设计,建造所使用的预制集装箱、钢结构、座椅 甚至草皮都可以回收利用。 974体育场成为了世界杯历史上的一次环保尝试:用单一球场的建设成本和后续每一次重复搭建的边际成本,取代了每一处都要新建一座不可移动且赛后未必会继续使用的体育场的成本。 球场内部采用自然通风,974体育馆是卡塔尔八座世界杯场馆中唯一没有制冷设施的场馆,临海的位置提供了自然的新鲜微风,利用搭建时预留的空间来保证场地内外空气的循环,减轻了冷却系统的负载。集装箱的颜色也不是随机的:食物的销售场所采用蓝色;浴室采用黄色;安全和急救区采用绿色;VIP 休息室采用黑色。 资料来源:澎湃新闻、京报网、光明网、知乎 整理:董小娴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